摘要
2019年9月30日 量天度地衡万物——新中国70周年计量人记忆 1949-2019
第1个十年 1949-1959
第一个十年,百废待兴,满目疮痍中亮起科技兴国的曙光,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计划,第一个科学发展10年规划,都推动着计量从传统的度量衡向现代计量的艰难转型,10年间从无到有,在五十年代逐步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计量人经历着初生的阵痛,也孕育着绵延的力量。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技术管理局设立度量衡处
1952年 度量衡处与中国科学院,以中国科学院名义向苏联等国家订购第一批计量基准器、标准器
1954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设置国家计量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55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
1956年 第一批计量规程“四大规程”颁布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将计量列入其中,提出“统一的计量系统、计量技术和国家标准的建立”
第2个十年 1959-1969
二个十年,中国开始从沉睡中苏醒,登顶的欢呼声,两弹的爆炸声,长江大桥上的车流声,北京地下铁路的通行声汇聚成巨龙的吼声让世界侧目。同一时期,一群又红又专的老计量人离开北京,迁往由聂荣臻选址的大邑山区,在这里建起享誉中外的防震、抗辐射、恒温恒湿山洞计量实验室,这是中国计量的保留力量,也是一枚种子,由此衍生起覆盖整个西南的计量体系。




1959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推广米制、改革市制、限制英制,废除其他杂制
1960年 中国登山队胜利登上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以中国人测定的为准
1961年 我国建成(237.15~903.89)开[尔文]和(903.89~1337.58)开[尔文]温度国家基准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聂荣臻、李富春副总理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提出的《关于加强计量战备基地建设的报告》,同意在四川大邑县鹤鸣山建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分院,即后来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9年 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通车,全长23.6公里
第3个十年 1969-1979
第三个十年,中国开始在联合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中国计量完成了从传统计量到现代计量的完整过渡,也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与法国、美国、德国建立计量科技合作,中国计量人也首次成为了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成员。计量人还在积蓄着更大的力量,计量学校的成立将不断孕育出新生的计量种子,中国计量出版社的成立将不断传播新的计量知识。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标准计量局
1976年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标准计量局以我国政府名义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77年 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
1978年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国家计量总局创建杭州计量学校
1979年 中法、中美、中德签订两国计量科技合作协定;王大珩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顾问名义,成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出版社成立
第4个十年 1979-1989
第四个十年,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开始迈上新的台阶,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在给国防计量工作会议的贺信中指出: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中国计量在这一时期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中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陆续成立,计量人扎根于祖国各地,于细微之处兢兢业业,为祖国科技添砖加瓦。




1980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原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质研究所
1982年 中南计量测试中心(在湖北省计量局内)落成
1984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成为该组织的50个成员国之一
1986年 女排五连冠;东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批准成立
1987年国家计量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华东计量测试中心(在上海)建成
1988年 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批准成立;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批准成立
第5个十年 1989-1999
第五个十年,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也促进了祖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计量人不断涌现,他们将一生奉献给计量事业,奉献给祖国的科技发展,向国际展现了中国计量人的风采。

1991年 中国计量协会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推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证书制度,为型式批准的国际间互认奠定了基础
1993年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洁研究员接替王大珩院士被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计量与测试技术杂志社成立
1994年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李同保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钟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8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现为“昌平院区”)获国家计委批准正式立项
1999年 澳门回归;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高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6个十年 1999-2009
第六个十年,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相继升空,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计量在国防计量、科技计量、工业计量的基础上,走进民生,走上了计量惠民之路。


2001年 申奥成功;加入WTO
2003年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
2005年 神舟六号
2008年 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神舟七号
2008年 计量走进民生,《关于组织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质检量函[2008]222号)发布
2009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正式启用
2009年 中国标准出版社和中国计量出版社合并组建成立中国质检出版社
第7个十年 2009-2019
第七个十年,中国的发展开始呈现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今日之中国最为贴切。第二艘航母下水试航,港珠澳大桥通车,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一个个消息应接不暇。新时代,新梦想,计量人也不甘落后,在国际计量领域站稳脚跟,并做出关键性贡献。1952年中国科学院还需要向苏联等国家订购第一批现代计量基准器,70年后,中国计量人已经和世界一起重新定义基本单位。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
2011年 天宫一号;神州八号;京沪高铁建成通车
2015年 首列永磁高铁首次运行
2016年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升空
2017年 大飞机C919首飞
2018年 “温度单位重大变革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被国际计量委员会应用于温度单位重新定义,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重新定义作出关键性贡献,使我国在这一计量领域的重大变革中赢得了决策权,确立了我国在国际温度计量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9年 国际温度会议TEMPMEKO首次在中国举办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风雨历程
从黑暗的夜到超级电网点亮夜空,璀璨一方
从手推木车到东风重卡
从高文盲率到全国义务教育普及
从阅兵武器东拼西凑,一台飞机往返多次到国之重器目不暇接
从战乱到和平
从血肉垒砌的青藏铁路到突破3万公里的高铁运营网
从天堑到通途
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到中国的移动支付太超前
从百废待兴到兴盛富饶
从满目疮痍到满眼繁华
从八国联军到八方来贺
而计量是什么呢?
计量是让1℃成为1℃,让1mm成为1mm,让1kg成为1kg;是用来绘制高铁设计图的那把尺子上的绿色标签,也是超市里最平常的台秤上的那枚绿色标签;是大飞机生产线上火红跳跃光芒的温度值,也是医院急诊台里最普通不过的一支体温计上的温度值。
可以庞大,可以微小,服务伟大,也服务平凡。
70年,新中国走了多么久,计量就走了多么久,我们脚下的中华大地,不是生而强大的土地,但底蕴坚韧,后劲绵延,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普通的计量人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量天度地衡万物,希望于毫末之间,垒砌起祖国的强大。
在祖国70周年的今天,我们所有都褪去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回归到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爱国,则是我们共有的永不过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