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岁末年尾,来自全国的专家们于2020年1月1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了《医用蒸汽灭菌器质量控制技术》编写研讨会及第一次编委会。会议由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为全面了解医用蒸汽灭菌器使用现状、使用要求及质量控制现状及需求,会议邀请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工科和感控部门专家、民营医疗机构、法定计量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灭菌器设备厂商等参加。
通过多方参与、多方讨论的方式,实现了从灭菌器生产、使用、管理及质控等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图书编撰需求,从而使图书的编写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发挥推动医疗关键设备管控,服务医疗,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工处徐恒主持,北医三院医工处许锋处长为会议致开幕词,许锋处长首先向全体参会人员致以新春的祝福,并围绕“安全”、“重要”和“迫切”三个关键词对《医用蒸汽灭菌器质量控制技术》图书的编写寄予了重大的期望。

许处表示医用蒸汽灭菌器与器械安全和临床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加强高风险医疗设备管控十分重要,医院医工部门、设备使用者对一套系统、规范的行业内部指导、培训教材需求十分迫切。图书的编写将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同时,推动高风险医疗设备管控体系建设,对推动医疗行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改善设备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戴丹秘书长对图书的整体编写方向、文字与实操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等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希望本书能成为“能看懂”、“能实操”且“能发挥作用”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
《医用蒸汽灭菌器质量控制技术》主编之一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旭主任介绍了图书的编写目的及意义。王旭主任是医用灭菌器检测“云南模式”的开创者,她与 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合作对云南省80余台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各医院医用大型灭菌器的质控工作进行了指导,也为本书的编写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通过“云南模式”的落地实施,王旭主任认为如何安全有效的管理高压蒸汽灭菌器设备迫在眉睫,整合散乱的资源和教材,形成专业书籍作为学习和培训的支撑材料十分必要。
王旭主任表示,本书的编写将通过生产方、医院医工科、使用方和法定计量机构、第三方等多方力量的整合解决医用蒸汽灭菌器的“孤岛”现象,实现精细化指导平台的建立,标准化、细化操作步骤和过程,通过“结构-结果-过程”的闭环管理达成共识,实现相互的信息化沟通,推动全国医用灭菌设备的质控管理。
为保证图书能按预期计划顺利编写,会议邀请了《医疗设备控制技术》丛书第一本图书《机械通气与输注设备质量控制技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帅万钧主任分享成功编写经验。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金志军老师有着十几年灭菌器检测校准工作经验,并承担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达的《大型蒸汽灭菌器温度、压力、时间参数校准规范》的起草任务。会议中,金老师从2005年开始接触灭菌器检测工作说起,着重介绍了国家灭菌器相关标准、规范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灭菌器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使用者缺乏规范操作和证书理解能力的现状等,进而对图书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金志军老师同时还将作为本书的主审之一参与本书的编撰工作。
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高红老师从出版社的角度对本书编写的总体要求、篇幅规格、统稿和审稿以及交稿等要求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了会为图书编写提供大力支持。
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代表们也积极参与了研讨,来自感控、医工及CSSD的医院代表从管理者和使用者角度提出了对图书的建议和需求;法定计量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从灭菌器核心技术、检测现状、标准化质控技术、异常情况等角度进行了阐述;民营医疗机构提出了使用者的实际困惑和迫切需求;厂家也从设备的原理、结构及维护方面解答了与会代表们的一些疑惑,并表示了对图书编写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